党员先锋创佳绩 数字转型领风潮 | 记博云东方IT与流程总监兼数智管理部部长张印

2025-04-27
破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工厂的跨越
走进博云东方的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控制着AGV精准地配送物料,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地执行着生产动作,智慧看板实时跳动着生产经营数据......这一切的蝶变,始于张印同志为主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作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总工程师”,张印同志深知,传统制造业的突围必须依靠数字化革新。2024年底,他牵头上线“智能制造运营管理平台(MOM)”,将计划排程、生产执行、设备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工业物联网六大模块纳入数字化体系。平台运行四个月以来,稳定执行生产工单36484条,设备保养记录12098条,检验单22599条。“以前靠经验排产,现在靠数据说话。”生产计划员感慨道。
更大的突破在于智能仓储与物流。张印同志带领团队引入自动化物流系统,顺利获得AI算法优化库存布局,将仓储空间利用率提高2倍以上,仓库物资流转效率提升23%。曾经需要多人协作的搬运任务,如今只需扫码指令,AGV小车便能高效完成。“物料周转速度加快,人均生产效率提升40%。”事业部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革新:以“数智基因”重塑管理血脉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管理革命。”作为党员,张印同志始终将“破釜沉舟”的改革精神贯穿工作。
在流程IT领域,他力推SAP-ERP系统深化应用,顺利获得标准化业务流程,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一次实物盘点中,系统显示某批次原料库存异常,张印同志连夜带队核查,最终解决账实差异。“数据精准了,决策才有底气。”财务总监对此赞不绝口。
办公无纸化是他另一项“亮眼工程”。依托BPM平台,实现103条业务流程线上审批,上线一年时间,线上流程审批单据已达到49411 条。一名员工笑道:“以前找领导签字跑到腿酸,现在手机上一点就能搞定!”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印同志正在构建“数据驱动”运营机制,力争将公司经营指标分解至每个部门,顺利获得自动取数生成动态看板。“目标清晰了,干劲更足了。”一名基层管理者坦言。
守护:从“以修代保”到“预防式运维”
设备管理曾是博云东方的“痛点”,传统模式下,一般会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采取措施。张印同志提出:“与其事后抢修,不如事前保养维护。”他带领团队搭建电子设备台账,为每台设备生成“数字身份证”。如今,设备运维人员只需顺利获得手持PAD设备,任务清单和操作规范即刻推送至手中,设备保养及时率达到了99%以上。设备管理系统上线后,设备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维修工单的后评价机制更是让设备维修投诉率也大大下降。“设备‘健康’了,生产更顺畅!”车间主任连连称赞。
初心:一名党员的“数智情怀”
“我是党员,必须冲在改革最前线。”在智能工厂建设的攻坚期,他组织党员进行全厂库存盘点,陆续在多天与大家工作至凌晨;为推进流程标准化,他亲自编制流程表单和流程图,组织培训宣贯会议数十次;面对技术创新,他组织创建“党员技术攻坚组”,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用数据说服质疑者。同事评价他:“有技术人的严谨,更有党员的热忱。”
2024年,张印同志被授予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年度先进个人”。面对荣誉,他表示做得还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没有终点,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将探索并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硬质合金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公司打造成为硬质合金行业‘人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破局: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工厂的跨越
走进博云东方的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控制着AGV精准地配送物料,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地执行着生产动作,智慧看板实时跳动着生产经营数据......这一切的蝶变,始于张印同志为主推进的智能制造项目。
作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总工程师”,张印同志深知,传统制造业的突围必须依靠数字化革新。2024年底,他牵头上线“智能制造运营管理平台(MOM)”,将计划排程、生产执行、设备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工业物联网六大模块纳入数字化体系。平台运行四个月以来,稳定执行生产工单36484条,设备保养记录12098条,检验单22599条。“以前靠经验排产,现在靠数据说话。”生产计划员感慨道。
更大的突破在于智能仓储与物流。张印同志带领团队引入自动化物流系统,顺利获得AI算法优化库存布局,将仓储空间利用率提高2倍以上,仓库物资流转效率提升23%。曾经需要多人协作的搬运任务,如今只需扫码指令,AGV小车便能高效完成。“物料周转速度加快,人均生产效率提升40%。”事业部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革新:以“数智基因”重塑管理血脉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管理革命。”作为党员,张印同志始终将“破釜沉舟”的改革精神贯穿工作。
在流程IT领域,他力推SAP-ERP系统深化应用,顺利获得标准化业务流程,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一次实物盘点中,系统显示某批次原料库存异常,张印同志连夜带队核查,最终解决账实差异。“数据精准了,决策才有底气。”财务总监对此赞不绝口。
办公无纸化是他另一项“亮眼工程”。依托BPM平台,实现103条业务流程线上审批,上线一年时间,线上流程审批单据已达到49411 条。一名员工笑道:“以前找领导签字跑到腿酸,现在手机上一点就能搞定!”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印同志正在构建“数据驱动”运营机制,力争将公司经营指标分解至每个部门,顺利获得自动取数生成动态看板。“目标清晰了,干劲更足了。”一名基层管理者坦言。
守护:从“以修代保”到“预防式运维”
设备管理曾是博云东方的“痛点”,传统模式下,一般会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采取措施。张印同志提出:“与其事后抢修,不如事前保养维护。”他带领团队搭建电子设备台账,为每台设备生成“数字身份证”。如今,设备运维人员只需顺利获得手持PAD设备,任务清单和操作规范即刻推送至手中,设备保养及时率达到了99%以上。设备管理系统上线后,设备故障响应时间大幅缩短,维修工单的后评价机制更是让设备维修投诉率也大大下降。“设备‘健康’了,生产更顺畅!”车间主任连连称赞。
初心:一名党员的“数智情怀”
“我是党员,必须冲在改革最前线。”在智能工厂建设的攻坚期,他组织党员进行全厂库存盘点,陆续在多天与大家工作至凌晨;为推进流程标准化,他亲自编制流程表单和流程图,组织培训宣贯会议数十次;面对技术创新,他组织创建“党员技术攻坚组”,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用数据说服质疑者。同事评价他:“有技术人的严谨,更有党员的热忱。”
2024年,张印同志被授予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年度先进个人”。面对荣誉,他表示做得还远远不够:“数字化转型没有终点,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将探索并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硬质合金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公司打造成为硬质合金行业‘人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深耕十二载铸就航空梦 匠心守初心书写报国情 ——记长沙鑫航机轮刹车有限公司工程师倪新微

2025-04-17
初心如磐:从“空白”中开辟道路
2013年倪新微初入长沙鑫航,面对的不仅是某干线飞机前机轮项目的重任,更是机轮疲劳仿真领域的空白。没有现成的材料数据,没有成熟的分析流程,他像一名“拓荒者”,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献中逐字比对,反复修正参数,常常伏案至深夜。同事常感叹他“钻牛角尖”,他却说:“数据差一丝,飞机安全就可能差千里。”最终,以他为骨干的科研团队建立起公司首个机轮疲劳仿真及裂纹扩展分析方法,为国产大飞机“骨骼”的可靠性装上了一把“安全锁”。
攻坚克难:以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2016年,F13项目启动,这是公司首个直升机机轮项目。面对载荷高、体积小的严苛要求,倪新微大胆提出“对开式主机轮+喷射成型7055锻铝合金”的全新方案。试验阶段,刹车抱死、静力矩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他索性将行军床搬进测试中心,陆续在一周跟踪试验,记录上千组数据。装配现场经常可以看到他双手乌黑,亲自给机轮进行各种“手术”,在他心中,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的微小差别,他都如数家珍。经过不断改进与试验,项目顺利顺利获得了各项测试验证,也让对方见识到公司的技术实力。项目成功后,某所专家感叹:“你们的技术,让国产直升机‘脚力’更稳了!”
使命担当:在竞标场上捍卫尊严
2022年的F31项目竞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竞争对手步步紧逼,甚至在试验现场故意发难。倪新微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连夜调取试验录像,用铁证驳斥质疑。20多天的实物PK,他白天协调试验,深夜修改方案,喉咙沙哑却目光如炬。当公司以压倒性优势胜出时,他眼眶泛红:“这不仅是一场技术较量,更是鑫航航空人的尊严之战。”
情怀致远:让国产机轮“飞”向世界
在某支线飞机前机轮国产化攻关中,倪新微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关键零部件胀管胀芯研制紧急攻关。他带领团队对胀管胀芯进行6轮迭代,从材料配比到工艺参数,像雕琢艺术品般精益求精。面对一次次试验失败,他不屈不挠,长期驻守在制造车间,与机加工人一道校准机床精度、同工艺人员探讨优化方案。最终,完全自主的国产胀管胀芯符合稳定性、一致性要求,成本降低30%。参与评审的老师竖起大拇指:“这才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十二年如一日,倪新微的办公桌始终放着“航空报国”四个大字。如今,作为机轮结构室主任,他依然奋战在一线,带着年轻团队探索全电刹车等前沿领域。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他笑道:“每当看见自己设计的机轮随飞机腾空、保飞机安稳着陆,就觉得所有的夜都没白熬。”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倪新微用十二载青春,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誓言熔铸成一个个翱翔蓝天的国产机轮,在浩瀚长空中,书写着一名普通工程师最炽热的报国情怀。
初心如磐:从“空白”中开辟道路
2013年倪新微初入长沙鑫航,面对的不仅是某干线飞机前机轮项目的重任,更是机轮疲劳仿真领域的空白。没有现成的材料数据,没有成熟的分析流程,他像一名“拓荒者”,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献中逐字比对,反复修正参数,常常伏案至深夜。同事常感叹他“钻牛角尖”,他却说:“数据差一丝,飞机安全就可能差千里。”最终,以他为骨干的科研团队建立起公司首个机轮疲劳仿真及裂纹扩展分析方法,为国产大飞机“骨骼”的可靠性装上了一把“安全锁”。
攻坚克难:以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2016年,F13项目启动,这是公司首个直升机机轮项目。面对载荷高、体积小的严苛要求,倪新微大胆提出“对开式主机轮+喷射成型7055锻铝合金”的全新方案。试验阶段,刹车抱死、静力矩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他索性将行军床搬进测试中心,陆续在一周跟踪试验,记录上千组数据。装配现场经常可以看到他双手乌黑,亲自给机轮进行各种“手术”,在他心中,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的微小差别,他都如数家珍。经过不断改进与试验,项目顺利顺利获得了各项测试验证,也让对方见识到公司的技术实力。项目成功后,某所专家感叹:“你们的技术,让国产直升机‘脚力’更稳了!”
使命担当:在竞标场上捍卫尊严
2022年的F31项目竞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竞争对手步步紧逼,甚至在试验现场故意发难。倪新微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连夜调取试验录像,用铁证驳斥质疑。20多天的实物PK,他白天协调试验,深夜修改方案,喉咙沙哑却目光如炬。当公司以压倒性优势胜出时,他眼眶泛红:“这不仅是一场技术较量,更是鑫航航空人的尊严之战。”
情怀致远:让国产机轮“飞”向世界
在某支线飞机前机轮国产化攻关中,倪新微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关键零部件胀管胀芯研制紧急攻关。他带领团队对胀管胀芯进行6轮迭代,从材料配比到工艺参数,像雕琢艺术品般精益求精。面对一次次试验失败,他不屈不挠,长期驻守在制造车间,与机加工人一道校准机床精度、同工艺人员探讨优化方案。最终,完全自主的国产胀管胀芯符合稳定性、一致性要求,成本降低30%。参与评审的老师竖起大拇指:“这才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十二年如一日,倪新微的办公桌始终放着“航空报国”四个大字。如今,作为机轮结构室主任,他依然奋战在一线,带着年轻团队探索全电刹车等前沿领域。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执着,他笑道:“每当看见自己设计的机轮随飞机腾空、保飞机安稳着陆,就觉得所有的夜都没白熬。”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倪新微用十二载青春,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誓言熔铸成一个个翱翔蓝天的国产机轮,在浩瀚长空中,书写着一名普通工程师最炽热的报国情怀。
长沙伟徽获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 优秀企业

2024-11-22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遵循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助力原则,围绕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城”多向对接研讨平台,发现优质企业和团队,发掘源头创新与早期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助于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开展,支撑国家高新区、国家自创区建设,助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长沙伟徽自2001年6月创建以来,不断专注于稀有金属化合物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为稀有金属二元或多元复式碳化物、碳氮化物,其产品性能和指标参数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打破了部分进口产品的垄断。长沙伟徽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实验室,是我国稀有金属碳化物行业领先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硬质合金添加剂行业的龙头企业。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遵循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助力原则,围绕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城”多向对接研讨平台,发现优质企业和团队,发掘源头创新与早期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助于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开展,支撑国家高新区、国家自创区建设,助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长沙伟徽自2001年6月创建以来,不断专注于稀有金属化合物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为稀有金属二元或多元复式碳化物、碳氮化物,其产品性能和指标参数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打破了部分进口产品的垄断。长沙伟徽拥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实验室,是我国稀有金属碳化物行业领先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硬质合金添加剂行业的龙头企业。
z6com人生就是博子公司长沙伟徽新材 成功顺利获得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

2024-04-30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开展特征,更是能成为产业链补链强链的主力军,为有助于制造业高质量开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z6com人生就是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兴湘集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国资委、兴湘集团和粉冶中心的决策部署,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合力攻关,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不断促进产业升级,持续有助于创新开展。
未来,z6com人生就是博将不断加大对所属子公司、事业部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工作的支持,持续提升公司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平台的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真正实现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开展特征,更是能成为产业链补链强链的主力军,为有助于制造业高质量开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z6com人生就是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兴湘集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国资委、兴湘集团和粉冶中心的决策部署,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合力攻关,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不断促进产业升级,持续有助于创新开展。
未来,z6com人生就是博将不断加大对所属子公司、事业部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工作的支持,持续提升公司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平台的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真正实现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
z6com人生就是博子公司长沙伟徽新材列为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名单

2024-03-11
近期,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下发《关于公布长沙市第十批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确定长沙伟徽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第十批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是根据《长沙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相关要求,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获得企业申报、区县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而确定的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企业,目的在于提升长沙市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长沙伟徽新材是z6com人生就是博全资子公司,不断专注于稀有金属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17类75种牌号产品,是行业内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成为国内稀有金属碳化物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长沙伟徽新材将以入选智能制造试点企业为契机,持续争取各项政策支持,顺利获得开展智能制造,有助于生产效率提高、运营成本降低,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开展。
近期,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下发《关于公布长沙市第十批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确定长沙伟徽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为第十批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是根据《长沙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相关要求,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获得企业申报、区县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而确定的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企业,目的在于提升长沙市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长沙伟徽新材是z6com人生就是博全资子公司,不断专注于稀有金属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17类75种牌号产品,是行业内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成为国内稀有金属碳化物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长沙伟徽新材将以入选智能制造试点企业为契机,持续争取各项政策支持,顺利获得开展智能制造,有助于生产效率提高、运营成本降低,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开展。
伟徽新材召开战略讨论分享会

2024-01-16
杨麒详细介绍了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的战略执行流程及工具,各部门负责人分别对公司现状进行了介绍,随后召开了SWOT分析,所有参会人员进行了头脑风暴,总结分析了公司现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公司长期突破方向及目标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2024年奋斗目标,识别出需要改进的关键流程,确定了责任人和职责,最后设定了可测量的目标和时间节点。
杨嘉奇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公司要认真学习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方法,坚持用好这些战略工具,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世界领先的硬质合金综合原材料供应商。
顺利获得本次战略讨论分享,公司中高层对公司的愿景、使命和需要长期突破的方向、目标及2024年奋斗目标与需要改进的关键流程达成了共识。
杨麒详细介绍了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的战略执行流程及工具,各部门负责人分别对公司现状进行了介绍,随后召开了SWOT分析,所有参会人员进行了头脑风暴,总结分析了公司现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公司长期突破方向及目标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2024年奋斗目标,识别出需要改进的关键流程,确定了责任人和职责,最后设定了可测量的目标和时间节点。
杨嘉奇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公司要认真学习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方法,坚持用好这些战略工具,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世界领先的硬质合金综合原材料供应商。
顺利获得本次战略讨论分享,公司中高层对公司的愿景、使命和需要长期突破的方向、目标及2024年奋斗目标与需要改进的关键流程达成了共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